在晉北特有的青磚黛瓦建筑群中,山西建投七建集團承建的新榮區旅游集散中心項目正在加緊施工。這座融合長城文化元素的現代服務綜合體規劃建筑面積6336.57平方米,包含游客接待中心、游客勤務保障中心和長城文化展示中心。項目建成后,將有效提升新榮區旅游公共服務水平,助力打造大同內外長城旅游核心節點,推動區域旅游高質量發展。
精細管理 攻堅克難保安全
在主體結構施工中,項目團隊面臨多項超危工程挑戰:結構挑檐外挑4米、搭設高度達19.8米,形成超高超重支模體系;中空大廳支模高度11米,空間開闊,穩定性控制要求嚴苛;會議室大截面梁施工超出常規限值。這些作業點技術復雜、工期緊張,安全風險極高。
為應對挑戰,項目團隊成立由總工牽頭的專項攻堅小組,整合技術、施工、安全等部門骨干力量,采取邊勘測、邊設計、邊論證的立體化工作模式,每日召開現場碰頭會,結合數字化手段進行三維交底,同步建立“一問題一檔案”跟蹤機制,確保每個技術難點都有專人負責、專項方案、專門臺賬。針對關鍵部位,團隊邀請專家進行多輪論證,創新采用“分段澆筑+智能監測”工藝,將傳統一次性澆筑改為三階段階梯式澆筑,同步在梁體跨中、支座等關鍵位置預埋光纖應力傳感器,連接至云端監測平臺。施工過程中,技術員通過手機APP實時查看混凝土凝固階段的應力變化曲線,當監測數據超過預警閾值時,系統自動推送報警信息至項目管理人員,實現“澆筑—監測—調控”的智能化閉環管理。最終,所有超危工程專項方案均一次性通過專家評審,高支模搭設精度誤差控制在8毫米內,為項目主體結構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。
技術賦能 深化設計優質量
項目團隊深度應用BIM技術,在施工場地規劃、砌體施工和機電管線優化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。
在施工場地規劃方面,團隊利用BIM進行三維全場景模擬布置,精準劃分辦公、生活、材料堆放區域,實現人車分流。通過設計主路與輔路的車輛進出場路線,有效規避交通擁堵,提升物料流轉效率和現場安全性。在砌體施工方面,項目基于BIM模型實施參數化設計,自動生成板材規格和排布圖,通過可視化交底減少返工。此應用使墻體板材損耗率降低10%以上,并為采購決策提供精準數據支撐。在機電管線優化方面,團隊運用BIM進行碰撞檢測,提前解決管線沖突問題,優化管線走向,提升安裝凈高。優化后,會議室等重點區域可利用空間增加20%以上,避免施工階段拆改返工。
巧思善創 優化工藝提質效
項目積極激發全員創新活力,將小改小革作為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。建立了全員創新激勵機制,通過設立“金點子信箱”,常態化收集現場實操中的痛點難點,組織技術骨干與一線班組聯合攻關。
在裝配式樓承板施工中,針對傳統工藝拼裝慢、平整度控制難的問題,團隊集思廣益,使用卡槽式限位器,幫助工人快速準確地對齊樓承板;配合激光掃平儀,確保板縫筆直;通過精細調整支撐系統,消除樓板底部的高低差和接縫不平整問題。這些源自實踐的改進效果顯著:單塊樓承板拼裝時間從8分鐘縮短至3分鐘,單日拼裝面積從300平方米提升至500平方米,效率提升67%。綜合節約成本約18.5萬元,整體工期提前12天,實現了質量、效率與成本的協同優化。
目前,項目已進入裝修收尾階段。下一步,團隊將繼續秉持“精益建造、品質至上”的理念,通過BIM技術全周期應用、安全風險精準防控及工藝創新升級,為工程高質量交付奠定堅實基礎。